高层住宅会沦为贫民窟?!
深圳的罗湖区布局乱的一塌糊涂,但南山区规划的非常清晰简洁。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上海的徐汇区、静安区与浦东区的对比。不管是个人也好,城市也罢,乃至整个国家,它的发展和变化总是会受到各种显性和隐性惯性的裹挟。从而,让人不得不像扭秧歌一样——进三步又退两步半!真正的城市是长出来的,不是规划和设计出来的。设计出来的城市只是最初的雏形,它还需要生长,经过几代人的迭代,才能看见它真正的样子。你不会认为深圳南山区和上海浦东新区那些笔直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就认为这就是这座城市的面貌吧?不不不!这些新规划的城区和新建立的大楼,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生产配套体系都还未曾有经过第一个维修周期的考验。一切结论都为之尚早!
上海的静安区和深圳的罗湖区都存在一些破败不堪的老小区,它们在当年可是代表改革开放成果和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标志性社区——尤其是罗湖区的那些老小区更具有这种象征性。今天这些小区就如同废墟一样,住在里面的人也是一些贫穷的老人。这些老年人在它们年轻的时候可是特区的弄潮儿,是开风气之先的亲历者,是当时让人羡慕的人群。然而,这才短短四十年而已,就已经破败到无人问津,形同废墟的状况了。要知道这还是上海和深圳的老小区,不管是上海还是深圳都是经济发展迅猛,产业布局合理的一线城市。即便如此,依然不会拨款去修缮,因为它缺乏投资价值,更缺乏发出声音去影响资源配置的能力。这里无意中揭示了一个在现实世界广泛存在的规律:什么样的人群和什么样的生活水平是相互匹配的,即便暂时发生背离,也会逐渐修正,重归相互匹配的平衡状态。
几年前把十几年前买的第一套房子卖掉了,因为那套房子所在小区经常发生水管爆裂和突发停电的问题,租住的人都受不了,我也没法解决,只好卖掉。也就是十多年前建的社区,还是一线城市的房子,仅仅过去了十多年而已,配套生活设施就开始经常出问题,每次都只能修修补补。如果把埋在地下的管线全部改造一次,谁出钱?一个老小区的人肯定出不了市政改造的钱。如果要官方拨款,需要能发出声音并影响到决策者,你要是能够影响到这个层面的资源配置,为什么不直接卖掉房子图个清静?因为这样更容易操作,也不需要投入资源和精力。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即便是一个行政体系中的人,如果拼命争取的资源无法转换为让自己更进一步的政绩和本钱,也很难全力以赴去争取这种资源投入。因为犯不着!也正因为如此,最后在自然选择之下,许多人逐渐会选择卖掉房子,而这些老小区的配套设施只会越来越糟糕,任何一方都没有动力去改造,再加上留下来的人既拿不出改造所需的成本也没有能争取资源的影响力——最后就只能恶性循环螺旋下降… 即便经济发展的增速不变,许多高层住宅也会随着时间的变迁和人群的迁移逐渐沦为贫民窟。如果经济增速放缓,这种情况只会到来的更快。
当我们负债建设公共设施的时候,不管它是生产所需的公共设施还是生活所需的配套设施。往往只考虑到它的建设成本,没有深入考虑它的维护成本。因为维护成本是以后的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问题恰恰就在于这个以后再说——因为许多事根本就没有以后!
假如某个入不敷出的内部县城通过贷款把一条路修通了,但这个贷款及利息以及建成之后每一年都需要的维护费用就会成为一个窟窿:只有这条路所能创造的经济增量才能把建设它的本息都还上,而且还要能持续的创造增量来为维持它的运转提供养护和维系成本。这个地方如果不是一个交通要道,不管你修这条路还是不修这条路都没有多少人和货从这个地方经过!这种情况下,不修路反而不欠债,修了路不仅欠债,还会留下一个每一年都要投入成本去维护的成本窟窿。如果隔壁县在修,而这个县不修,就算当地干部都能保持理性,当地的民众也不会答应——他们会异口同声的咒骂自家的干部无所作为。而且,如果能轻易举债又能干出政绩给自己加分,还能让群众满意,让干部保持理性和克制也是不可能的!这种一举多得,大家都高兴的事只会加大力度根本无法保持克制和理性,至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反正以后又不在这里任职了!而当地群众绝大多数人都是短视、盲目和情绪化的,没有成本观念,也缺乏逻辑性。在日常生活中做决策都非常随意,不太考虑后果,事到眼前无路可退的时候就撒泼打滚,怨天怨地。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孩子要么撒泼耍赖,要么任劳任怨,父母要么威权棍棒,要么连哄带骗。
城市是长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它就如同生活中的人一样——上学的时候你的老师会告诉你要做好职业规划,做好人生规划。事实上,没有人能够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如果能够,你的老师就不会在这里教你——难道他真的那么想当一个老师?绝大多数老师并不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是因为没得选择!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没有突破被惯性裹挟的能力和意志力,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你的人生早就被规划好了。至于在这个过程中,你是选择无谓的挣扎还是选择心不甘情不愿的躺平,其实都没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它都是在顺着一条既定的轨道一路滑下去,偶尔会碰撞一下轨道的边缘,让你感觉到一阵疼痛,然后又顺着轨道继续滑…
一座城市需要经过几代人的迭代才能看出它真实的面貌。十年前大家嘲笑东北:城市破败,人口流失,产业日薄西山,做事拖拖拉拉,官僚腐败盛行,年轻人削尖脑袋往体制内钻,整个社会暮气沉沉… 今天东北大哥和东北老妹开始嘲笑大家:早躺晚躺,早晚都得躺,大家不都一样么?东北只是先走一步而已!2024年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光考公的男生都超过502万人。为什么特别提到考公的男生呢?因为在过去的十年中,都是女生在坚持考公,毕业生中的男生在经济增长最迅猛的这十年中一般都会选择进入市场谋生。也正因为如此,造成目前体制内许多中基层岗位都是女生占据——尤其是宣传、教育和司法领域!上次成都地铁诬陷案和杭州离婚案中都是清一色的女法官和相关工作人员,并且利用了手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了偏向性的判决。当然了,这种情况也不会持续太久,随着越来越多的男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加入到持续考公的行列,这些岗位很快又会被替换回去——就如同经济下行的时候,卷不过男生的女生开始逐渐退出各大企业相关岗位。
一个人刚毕业的时候,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这个人毕业于什么学校。毕业于名校的肯定被高看一眼,寄语更多的厚望。毕业5年之后,就没人关心你毕业于什么学校了。因为5年的时间足够干成一些事,如果你一事无成,即便是毕业于名校也不受待见,而且还会被别人拿来嘲讽。人的一生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价值判断标准,每一个阶段外界对你有不同的期待。所以,老祖宗告诫我们: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1981年的苏联曾经举行个一次50万人参加的演习,把整个欧洲吓得瑟瑟发抖。那时候的苏联GDP达到了美国的70%,勋宗的治理本来一塌糊涂,但那个时候西方发生了石油危机,让石油的价格上涨了十倍,而西伯利亚又碰巧发现了大油田。石油和天然气带来的巨大收入,让勋宗不仅建立起了庞大的军工体系,也维持着一支数百万人的庞大武装力量,数万辆坦克的钢铁洪流,这些庞大的装备和物资需求又源源不断地给军工体系提供订单,从而形成了一种循环。为什么70年代的苏联四处挑起事端?军工复合体天然存在这样的需要!因为石油天然气带来的巨大收入,让勋宗能够大量发放福利,一时间苏联人民都沉浸在美好的泡泡中,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光荣。然而,轰然倒塌的序幕就发生在4年之后!《意外之财会让错误的信念更坚定!》